欢迎您访问华亭煤业集团官方网站!
首页 >> 新闻中心 >> 公司要闻
华亭煤业公司:激活班组建设“神经元”夯实安全管理基础
发布时间:2025-03-31 信息来源:
班组安全是煤矿安全生产的第一道防线,是煤矿安全生产的“神经末梢”,班组建设对于煤矿生产的安全、高效运行至关重要。今年以来,华亭煤业公司将班组建设作为护航安全生产、提振队伍信心、提高技能水平、强化科技创新的重要抓手,通过健全班组安全管理体系、提升班组长综合素质、加强班组自主安全管理,推进班组安全文化建设,全面深化班组建设,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。
健全班组安全管理体系,做到凡事有章可循
合理的班组管理制度,是班组高效运作的基础。华亭煤业公司始终把基层、基础、基本功建设作为构建安全生产长效机制的重要抓手,全方位提高安全生产基础建设水平,健全完善了区队(车间)、班组制度体系,包括班前会议制度、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制度、班组和各岗位安全风险管控制度、班组学习培训制度、交接班制度等,修订和实施区队(车间)、班组岗位操作流程标准,编制4500余项全员责任清单和岗位清单“明白卡”,使职工清楚知道自己在每个生产环节中的工作内容和要求,让职工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设备操作、维护和隐患排查等工作,通过明确职责,避免工作中的推诿扯皮现象,有效提高了工作效率。也充分调动班组成员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,形成“比、学、赶、帮、超”的良好工作氛围。
“综采队检修班,实现连续‘零三违’600天以上,被评为‘零三违’班组,全矿各班组都要学习标杆、争做标杆。”在陈家沟煤矿2025年第一次安委会上,矿井主要负责人向全矿干部职工发出号召。
为充分发挥区队、班组前沿阵地作用,保障公司实现长周期安全生产。2024年以来,华亭煤业公司在充分借鉴国内煤矿企业班组先进管理经验、认真总结公司各矿井近年来班组安全管理成绩的基础上,全面开展“六好”区队、“三无六型”班组创建,全力打造“矿井自理、警队自主、班组自治、员工自律”管理模式,全方位提高安全生产基础建设水平。
陈家沟煤矿结合班组特点、工作性质、人员素质、现场环境等因素,修订完善了班前安全宣讲、班中安全监管、每周安全学习、安全月考等教育机制。并根据风险分级管控清单,量身定制了一套贴合班组实际的安全生产检查清单,确保隐患早发现、早处理。砚北煤矿优化了班组劳动竞赛管理,通过“工作积分制”激励员工积极参与安全生产,实现了班组管理的标准化、规范化。同时,常态化开展“传经验、提技能、强管理”班组长论坛,2024年,该矿冲击地压检测班荣获了全国煤炭行业劳动技能竞赛先进班组。
选优配强班组长队伍,发挥“兵头将尾”作用
班组长是班组生产管理的直接指挥和组织者,为切实发挥班组长“兵头将尾”的作用,近年来,公司上下进一步完善了班组长的选拔、培养、使用相关待遇政策,规范了班组长绩效考核措施,着力把思想觉悟高、工作责任心强、生产技术业务过硬、工作作风扎实、有较强的应变能力和管理能力的优秀人才选拔到班组长岗位上来,锻造高素质的班组长队伍,夯实企业安全根基。
“我们明确提出科区副职人选应注重从优秀班组长中产生,每年占比不低于30%。以前,10名科区副职人选中只有一两名班组长。”东峡煤矿人力资源科科长刘宗昌说。
在东峡煤矿综采队生产一班班长张东兴的家里,墙上贴着、桌上放着、屋里摆着各种机械图纸资料和书籍。仔细看就会发现,部分书籍、图纸资料的数据和重要部分,都用笔做了记号。
“搞综采,‘玩’的就是机电设备。现在科学技术日新月异,没有好的业务技术很快就会掉队,煤矿基层班组长专业技能方面必须是领头的,班组长学技能,不要求成为状元,但必须是所从事专业的行家里手,现场能查出隐患,能看出职工不规范行为,遇到问题能主动上前解决。”张东兴说。
近年来,华亭煤业公司狠抓人才培养机制,通过“师带徒”“传帮带”等形式,加强后备人才培养,优化人才梯队;鼓励班组成员岗位成才,利用本单位读书室加强学习,提升学历和职业技能等级;建立班组长管理档案,健全优秀人才库,重点选树培养优秀后备人才。2024年,对613名班队长进行了集中轮训,2025年,公司通过“走出去、请进来”等方式,拟对全公司1200名班组长进行技能素质提升培训,全方位提高班组成员整体素质。
加强班组安全责任落实,提高自主安全管理能力
公司各单位制定了明确的安全目标与考核指标,将安全目标与考核指标分解到区队(车间)、班组,落实好安全风险分级管控措施,强化“自保、互保、联保”责任落实,实现安全生产零事故、现场作业零违章、班组人员零伤害、设备管理零缺陷。实施各类评优评选安全“一票否决”,加大安全绩效考核兑现力度,对安全工作表现优秀的区队(车间)、班组加大奖惩力度,对违规行为严肃考核问责。发挥班组“自保、互保、联保”优势,充分调动班组成员自主保安主观能动性,使人人主动辨识评估、管控风险,人人开展隐患自查自改,人人具备应急处置技能。同时,以班组精细化管理为手段,处处量化标准、细化工序、强化考核;在材料管理上,把材料消耗与职工工资挂钩,严格落实谁领取、谁负责的原则,鼓励职工降本节支、修旧利废和小改小革。(张新财)